青花瓷,又称白地青花瓷,常简称青花,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,属釉下彩瓷。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,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,再罩上一层透明釉,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。钴料烧成后呈蓝色,具有着色力强、发色鲜艳、烧成率高、呈色稳定的特点。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,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。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。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。明清时期,还创烧了青花五彩、孔雀绿釉青花、豆青釉青花、青花红彩、黄地青花、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。
清代康雍时期的外销青花瓷,器型多样,纹饰丰富。以瓷器的造型及纹饰设计为载体,外销青花瓷展示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,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焦点。清代康雍时期销往欧洲的青花瓷,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。文中此“青花人物故事大罐”高:35cm ,口径:16cm ,足径:18.5,此罐为当时朝廷作为贡品进献给国外的珍品。本器唇口,短直颈,丰肩鼓腹,胫下渐收至底,造型丰腴挺拔,富于美感。罐通体以青花绘制而成,腹部主体以仕女人物故事为主题通景描绘:腹中饰有几衣裳华丽的仕女在城楼上或观景或赏花或休闲娱乐,仕女修长的身姿,削肩、尖脸、短眉、细腰,面容含蓄,嘴角含笑,姿势轻巧灵敏,动态十足,人物刻画流畅自然,神韵十足,山石皴染酣畅淋漓,笔笔精到,十分完美。上仰的蕉叶花纹,繁茂的菊花,缠枝花纹,足部为下垂的几何纹,与肩部纹饰之相呼应。此图反映宫廷贵族妇女清闲自在的生活场景,寓意早生贵子、多子多福、锦上添花、美好安逸的幸福生活;由于“罐”与“官”谐音,罐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历来远超其它,又寓意门庭兴旺。图绘仕女图因其独特的女性绘画语言,在陶瓷史上绽放其魅力,也展现出封建社会背景下的女性文化与生活风尚。此罐不仅反映出高超的绘画技术,也体现了当时青花制作水准,可以说是当时青花仕女画中的顶峰杰作,图案线条纤细,画法讲究,整个青花纹饰呈色浓艳,画面饱满,疏密有致,主次分明,浑然一体。
清代是青花瓷器铸造工艺十分兴盛,制作工艺极为精美,以色泽艳丽,纹饰丰富著称。清青花在中国青花瓷历史上影响颇为深远,近年来深受收藏爱好者喜爱,在各大拍场上均有不俗表现。如:2010年12月香港一场拍卖会上,一件清青花人物故事纹大罐以900万拍出,2016年6月澳门中信拍卖会上,一件清青花缠枝花卉纹折沿盆以1035万拍出;2011年10月5日,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,以1.6866亿港元成交,当时刷新明代瓷器拍卖世界纪录。一件胭脂红地粉彩通景双耳大瓶,估价120万至180万元,成交价达到了548.21万元。一件“清乾隆粉彩八仙过海图盘口瓶”以5280万元成交,创造了国内瓷器拍卖有史以来的记录。中华浩瀚的历史文明长河中,璀璨的文化此起彼伏,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,给我们留下这绚丽多彩的文化。瓷器是汉族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,瓷器的发明是汉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,我们感叹瓷器的精美,也感悟瓷器对我们生活的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