考古学家表示,鲜卑女性擅长骑射,显然花木兰的善战其来有自。(图/迪士尼)
外蒙古的考古学家,发现了两名古代鲜卑女战士的遗骨,骨骼状况表明她们「弓马娴熟」,刚好也正是「木兰诗」的时代。
生活科学(LiveScience)报导,研究人员说,这两位女性生存在鲜卑时期(公元147年至552年,东汉桓帝建和元年至南朝梁承圣元年),这段时期是东汉末年到南北朝,歷经三国乱世到五胡乱华,是中国大分裂的动盪时期。
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(UCLA)的考古学家克里丝蒂‧李(Christine Lee)和雅哈达‧冈萨雷斯(Yahaira Gonzalez)在中国大陆和外蒙古工作了16年,她在蒙古北部鄂尔洪省(Orkhon)的Airagiin Gozgor考古遗址持续发掘,在一处墓地中发现了这两名女战士的遗骨。
在过去的4年间,李与她的同事们分析了该地点29座墓葬中的遗骨,其中16位男性、10位女性,另有3人无法判断性别。发现在鲜卑部落,男女都善长骑马与射箭,显然男女都要一起捍卫家园。
李补充说,许多歷史学家都认为《木兰诗》最有可能出现在南北朝时期的北方,因为诗中的用词以及兵役制度,都倾向于北朝,比如「昨夜见军帖,可汗大点兵」,这反映两件事:第一,兵役制度是家户徵丁,这不是南朝的做法;第二,「可汗」是最高领导者,显然是塞北游牧部落的首领。
李告诉「生活科学」,她的研究,佐证了前人对《木兰诗》的发现。
李解释两位女性为何是战士的原因,她说,骨上有明显的大块肌肉附着处,这是此人很健壮的特徵,她们善于骑马。另外拇指也有重复运动的痕迹,显示很常挽弓射箭。
她指出,当时在华中以南的南朝中国人,很难想像北方女性如此活跃,南朝人认为妇女拥有那么多技能是一件坏事,这意味着不受控、放荡。但是从本质上讲,这是中国人对长城之外游牧文化的岐视。
分析两名女战士的年龄,一名超过50岁,另一名年龄约为20岁,不知她们的关系为何,但很可能是上流精英阶级,因为她们虽然会骑马射,却没有作战受伤的痕迹,也许是部落贵族女子,不需参与战斗,但她们仍然将骑射技能练习的极好。
该研究尚未发表在相关期刊上,论文原定于4月中旬在美国的人类学协会年会上发表,但是该大会因冠状病毒大流行而被取消。